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现代人或许会想当然地认为,远古神话中充斥着人类先祖对自然与自身模糊的认识或误解。然而,对于彼时的人们而言,神话毋宁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悟和升华;抑或说,神话乃是人类早期文明的......
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苏格拉底)一共三次集中讨论了城邦—灵魂类比原则,1这三次讨论都处在《理想国》主体部分论证的关键之处及转折之处,但他每次的说法和口吻都不一样,比如:类比从最初的假设变成了最后的定......
“心灵与身体具有怎样的关系”是一个重要又难解的问题,它大致可以分为本体论的问题、认识论的问题以及语义和语用的问题;而本体论的问题最为关键:心灵是什么,它的本体论地位如何?心灵与身体是如何关联的?[1]......
赫拉克利特留给哲学史乃至世人最为著名的言论就是“万物皆流”“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柏拉图《克拉底鲁篇》是迄今可见最早记录这些说法的哲学历史文献,其记载流传至今,影响深远。由之得出的“万物流变,......
柏拉图的《理想国》首先是一部教育哲学的经典著作。与孔子充满了人情味的《论语》不同,柏拉图这本书是奠基在逻辑哲学基础上的,它不讲人情只讲真理。真理属于“我应当”而不是人可以由着性子来的“我能”。孔子的“......
——对亚里士多德“友爱论”一个老问题的新解答在亚里士多德对“友爱”的讨论中,存在一个十分显眼的矛盾:一方面,亚氏一再强调完满的友爱是“为了朋友自身之故”[1](参见1156b7、1380b36等处)而......
政体研究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核心任务。亚里士多德认为,政体(politeia)就是对城邦中的各种官职——尤其是拥有最高权威的官职的某种安排(1278b8—10)。[①]他进而将政体划分为两类六种:照......
一、对亚里士多德“灵魂”定义的不一致性的质疑亚里士多德的“灵魂”概念在当代心灵哲学中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但是其对灵魂的定义似乎包含了难以解决的矛盾。阿克里尔于1973年在《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定义》一文中......
众所周知,《游叙弗伦》最后并没有给出虔敬的圆满定义,然而为何没有成功却众说纷纭。而在这众多原因中,有一种涉及元伦理学的基础和规范伦理学的规范来源的问题:一项道德行为,或者说道德本身是由于神圣命令或意愿......
希腊著名智者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81~410年)有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提出后产生了重要影响,对其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探索其“原本语境”、“原本语涵”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