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范景中】Modern:一个带着面具的观念

Modern这个词可以通过法文moderne和后期拉丁文的modenus,一直追溯到早期的modo,意指“此刻”;15世纪,用它来和古代对比,当中夹着的时期即medieval16世纪,此意广泛传播;17世纪和18世纪又出现了modernismmodernistmodernity,但往往带有贬义;到了19世纪,由于现代主义运动它才褒扬起来。

我们看到,modern作为一个词,一个观念,它的含义是演变的,随时都会被人换上不同的内容,它本身不过是个面具而已,但没有这副面具,也许它就无法登台出演。

讨论modern定义的论著堆积如山。实际上,不要说给modern下定义,就连艺术史家要给modernism下定义都感到困难重重,T. J. Clark把它追到19世纪40年代的先锋派,Stanley Cavell则追到浪漫主义,Robert RoseblumMichael Fried甚至上溯到18世纪,而W. J. T. Michael又一下子回到1900年前后的抽象绘画。

不要争论概念或词语问题,概念也像人一样,是带着面具的,不过,面具后面,不是本质,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文明从来都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

西方历史的modern,公认从文艺复兴开始。促成文艺复兴的因素多种多样,有大有小,有一种则极为重要,那就是纸张和印刷的传入,它对西方社会的影响,Lucien FebureLapparition du Livre有详尽的论述。

这是印刷术对现代文明开端的影响,这种影响的后果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景观,即我们的现代社会,而中国的文明在塑造这种现代社会中起过无法估量的作用,甚至连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也发现,他们似乎生活在东方文明影响的时代,虽说是复兴古代,其实并不是生活在再生的古典文化之中,正如贡布里希所说:

把古典文化时代与随后的时代或现代区分开的这些发现大多从东方,主要从中国传入西方。航海罗盘肯定是如此,火药也是这样。在西方人知道印刷术以前,中国人早就在使用它了。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把新时代与旧时代区分开的想法,希望恢复一个更好的未来而不只是恢复丧失的价值观的想法,换言之,进步的观念,部分来源于文化冲突,来源于传入世界各地并到达西方的新观念或新发明。

这些新发明都给那一时期的画家,也是瓦萨里的学生和助手Johannes Stradanus载入他的版画集《新发明》之中,不但有火药、罗盘、印刷术,还有丝绸和马镫。

100多年以后,甚至在西方兴起了一股中国风,成了浪漫主义产生的一个根源,这已为不少著作所论述。

在东方国家一心向着现代化迅跑的年月,西方国家,至少它的艺术,它的设计也想投入我们的怀抱。文化冲突,不像战争冲突,它们激励人思想的方式是复杂的,它的后果也要拉开距离才能看清。我们在文化冲突中要胸襟博大,才能珍惜那些用鲜血换回的智慧,我无法在此长篇表达这些想法,但为了把它表达得宏观些,我想引用王国维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箴言:

何以言学无中西也?世界学问,不出科学、史学、文学。故中国之学,西国类皆有之。西国之学,我国亦类皆有之。所异者,广狭疏密耳。即从俗说,而姑存中学西学之名,则夫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中国今日,实无学之患,而非中学西学偏重之患。

在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术理论的活跃性大概超过了其他任何学科,是最时尚、最惊奇、最花样翻新的领域,五彩缤纷得令人目不暇接。在所谓的美术的现代转型中,恐怕危机感最重的就是传统绘画了。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