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科学技术哲学  >  正文

【丘亮辉】新世纪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两个方向

 

新世纪自然辩证法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研究方向,一个是现代工程时代提出的工程哲学,另一个是体现中国特色的古代周易哲学。本文只是提出问题,希望引起青年学者的注意,吸引更多的学者进行研究。

1 关于工程哲学的研究

于光远说过,自然辩证法有它的“上篇”,即天然自然的辩证法;还有它的“下篇”,即人工自然的辩证法[1]。如果说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是“上篇”的话,那么工程哲学就是“下篇”。

工程活动塑造了现代文明,并且改变现代社会的面貌,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是直接的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基本内容。优化工程活动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协调和快速发展经济建设的关键。当前,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许多重大工程的建设,凸现工程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工程时代。在工程时代要有工程意识,要研究工程哲学。

(1)全社会都要树立工程意识 在工程时代不仅工程师、企业家和决策者要树立工程意识,而且全社会都要树立工程意识,因为所有的工程都是以人为本的,也就是说工程是为了人的需要而设计的,是人工建造的、是为人所用的。工程意识包括自然、环境意识,科学技术意识,经济、管理意识,社会、体制意识和人文、伦理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工程意识和科学、技术意识并不矛盾,因为工程活动不仅包括技术要素、科学要素,还包括自然要素、环境要素、经济要素、管理要素、人文要素、伦理要素和社会要素。因此强调树立工程意识比树立科学意识具有更深刻、更广泛的意义。科学意识强调办事情是否合乎科学道理,以减少盲目性和失误,提高效率;而树立工程意识必须在合乎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研究工程在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修建三门峡水库工程,本来是为了解决水患问题的,在科学技术上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50年代忽视了黄河的自然要素,用“静静的顿河”上修建水库的经验来设计“咆哮的黄河”的水库,工程竣工后水库很快被泥沙淤塞。虽然,运用我国古代束水冲沙的经验挽救了水库,但是仍然不能阻止上游泥沙的沉积,终于在2003年酿成黄河水向渭河倒灌的大水灾,为了解决水患而建造的水库,结果给人带来更为严重的水灾。而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注意了自然要素,运用束水冲沙的经验,连续演出了波澜壮阔的调水调沙的试验,把数以亿吨的泥沙冲入大海。可见,树立工程意识就是要牢牢树立不能忽视工程的全部要素的观念。

(2)工程哲学是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必然

工程活动包括技术要素和科学要素,而科学、技术并不包含工程的要素。因为科学、技术和工程是三类不同的社会活动,它们有密切联系,同时又有本质区别。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混为一谈,也不能把技术与工程混为一谈。所以树立技术意识、科学意识都不能代替工程意识,技术哲学、科学哲学也不能代替工程哲学,相反,工程哲学是它们发展的必然。

科学活动是以发现为核心,技术活动是以发明为核心,工程活动是以建造为核心[2]。科学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这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没有专利可言。技术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发明可行的方法,现代技术发明的结果多为专利。工程活动的基本任务是建设具体的项目,本质是集成技术要素和其他要素实现优化的价值目标,建成直接的物质财富,不但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的利益而且关系社会的福祉。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技术活动的主体是专家,工程活动的主体是工程师和企业家。

科学、技术、工程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制度特点。在政策层面上,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工程政策、产业政策有不同的性质和内涵。其中工程政策具有特殊重要性。工程哲学,应该特别注意研究科学政策、技术政策、工程政策、产业政策的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问题。

在人类认识的进程中,作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界-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是一个链条[3]。因此对应的哲学就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工程哲学-产业哲学-经济哲学-社会哲学的学科链条。可见,工程哲学是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发展的必然。

(3)工程活动的哲学意义 工程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研究方面有重大的发展。哲学基本问题是研究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这里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主客观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主客观谁先谁后的本源问题);另一方面是主观能否反映客观的问题(即客观可知不可知、主观能否反映客观问题)。而工程是先有设计后有存在,工程哲学的基本问题必然要研究主观能否变成客观的问题,主观相对第一性问题和客观实现主观的问题。这对以往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是重要的补充。

从哲学理论的演变来看,哲学的研究是从本体论开始的,强调唯物论、唯心论两大体系对立。随着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化,认识论的研究日益重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大体系相互对立。由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增加,方法论的研究势在必行,实证主义、证伪主义、历史主义、科学纲领方法论等如雨后春笋。人类进入工程时代以来,造物论(工程哲学和产业哲学)的研究开始了,它首先集中在理念、决策、造物、评估和价值观等重要领域,对人类文明的建设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哲学的研究对象上,自然哲学着重研究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哲学着重研究人类认识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技术哲学研究人类知识世界的应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现在的工程哲学则着重研究人工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在哲学的研究对象中囊括了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知识世界和人工世界等四个研究对象,其中人工世界的研究对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工程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工程哲学要从工程案例和工程史的研究开始。它为工程哲学研究提供可靠的素材,而工程哲学又可以为工程史研究提供理论框架。

工程理念贯彻工程活动的始终,是工程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工程活动的灵魂,是工程哲学的核心问题。

工程本体论、工程认识论、工程方法论、工程价值论的研究;工程系统观、工程社会观、工程生态观、工程伦理观、工程文化观的研究;工程理念和工程实在、工程价值的冲突与协调、工程的设计和建造等工程哲学的基本范畴;以及工程活动与工程哲学、工程哲学与工程历史、工程哲学与工程社会学、工程哲学与工程经济学、工程哲学与工程管理学的研究等等,是工程哲学的主要内容。

工程的决策理论和方法在工程的成败和工程哲学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它涉及工程的自然要素、科学技术要素、环境要素、社会人文要素和价值要素等一系列要素,是工程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总之,工程哲学的研究是新时代提出的历史任务。开展工程哲学的研究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工程规划的研究,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格局;工程建设的研究,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实力的增长;工程安全的研究,关系到人民的和谐安定;工程与环境的和谐、友好的研究,关系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工程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到世界的和平和全体公民的福祉。因此开展工程哲学的研究关系到自然辩证法研究能否跟上时代的大问题。但是,自然辩证法研究是否具有中国的特色,还要开展周易哲学的研究。

2 关于周易哲学的研究

自然辩证法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科学技术哲学。它要在中国生根发芽、健康成长,一定要和中国文化相结合,使之本土化,形成自己的特色。中国文化的根源和代表是周易。周易是古代辩证法最完备的形态,是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是古代的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辩证法直到现在还简直只被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这两个思想家比较精密地研究过。然而恰好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形式。”[5]恩格斯不知道还有周易这朵辩证法的奇葩。周易把万物归结为阴阳变化和阴阳对待,解释天地人的发展变化,并且用阴阳两个符号,通过不同的组合,形成卦象的符号系统表达出来,才是古代最精密、最完备的辩证法形态。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人也曾注意到抽象的思想和纯粹的范畴。古代的易经(论原则的书)是这类思想的基础。易经包含着中国人的智能(是有绝对权威的)”[6]。作为古代自然哲学和人生哲学,莱布尼茨认为:周易是“变易之书”(the book of changes),“人生转折点的指南”[7]

(1)用科学的精神研究周易 周易哲学的精髓是阴阳对待的太极思维。易学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主要是探讨事物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包括认识其规律并控制事物变化的过程。周易提出任何事物都具有阴阳两重性,事物的变化总是阴阳相互作用,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包括相互消长,相互转化,相互补充和相互对待,而且变化的过程永无终止,即所谓“生生之谓易”。此种辩证的发展观,着眼于变易和相互对待,与着眼于斗争和同一的矛盾对立统一发展观相比,有独到的辩证思维特色。易学思维还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象数思维等,但其辩证思维居主导地位。在这种阴阳对待思维的引导下,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

中国科技史上著名的专家,从汉代的张衡到清代的方以智,大都精通易学,或者受易学的理论思维的熏陶,从事自己的专业活动。易学史上有两大流派,即义理学派和象数学派,象数学派对中国传统科技的发展影响深远,如他们提出象数合一思维,作为观察和表述自然现象变化法则的指导原则。刘徽发明的割圆术,即基于此种思维。易学中的观象制器说,对观察和实证也有评述,成为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思想源泉[8]

周易在现代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科学化和现代化的程度。上个世纪末,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用科学的世界观和自然观、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方法研究周易。一方面反对利用周易搞算命等迷信活动,推动当代易学的研究;另一方面探讨应用周易的辩证思维建设当代文明的可能性及其,途径和方法。周易哲学有科学的基础问题,也有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方法、人文精神的问题,因此,除了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以外,还要用现代的人文理念研究周易。

为此,1989年研究会在安阳主持召开第一届全国易学与自然科学研讨会并且出版了会议论文集。19908月在安阳召开第一届国际易学与自然科学研讨会,于光远理事长专门写文章在会议发表。1993年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国际易学与自然科学研讨会,于光远、龚育之、何祚庥、朱伯崑等参加了会议。会后,相继成立东方国际易学研究院和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朱伯崑、丘亮辉和董光璧等为研究院正副院长;席泽宗院士、唐稚松院士、周传典、许延滨为名誉理事长,朱伯崑为理事长。其宗旨是反对迷信和算命,坚持用科学的精神和现代人文理念研究周易这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的辩证法,开拓易学与自然科学的研究的新领域。

(2)周易思维与科学思维的结合 周易是典型的东方文化,现代科学技术是典型的西方文化,要对中西文化,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思维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汲取智慧。中西思维方式各有特色,各有其关注点,就人类理论思维发展来说,可以相互补充。我们不赞成东方文化主体论和欧洲文化中心论两种偏激的观点。

研究周易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关系,目的是以史为鉴,有助于当代科技的发展。近年来一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有关东方文化的论述,表明现代科学家关心东方文化中的辩证思维方式。当然易学文化,是中国古代经验科学时代的产物,在现代是否还有其生命力?历史表明,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一是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过时的东西,应当抛弃或者扬弃;一是某种含有永恒价值的东西,即观察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所呈现的智慧,包括思维方式,应当继承和发扬。如孙子兵法所讲的战争,虽然古代武器早已过时,但其中的战略思维,有些仍有永恒的价值,可以为当代战争服务。易学思维与当代科技的关系也是这样。如历史上易学家提出的许多解释世界的图式,就其内容说,无非企图说明中国大陆气候一年四季变化的法则和过程,这是基于农业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有些图式具有模型思维的内涵,又含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因素,加以更新,作为观察和表述物理性能变化规律的一条原则,仍有其生命力。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撰写了有关自然辩证法的论文,在理论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对当代科技思维的发展仍有指导意义。但他所依据的文化和科学资料是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成果。今天有关自然辩证法的原则也需要丰富和发展。有鉴于此,中国年轻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应继恩格斯之后,依据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的重大成果,结合周易辩证思维的传统,从事理论上的创新,以迎接21世纪社会发展的挑战。

(3)周易和科学的三个结合点 根据我们长期的研究和探索,科学和易学的结合是复杂、艰巨而且长期的。我们从易到难,力图取得经验,特选择以下三个结合点,作为突破口。

易学与管理学的结合 探讨把周易和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思想引入现代管理科学。特别是把周易的变易观、阴阳观、五行观、太极观、天人观和易学思维中的过程论、关系论、整体论引入现代管理原则;把观象玩辞、观变玩占、知来者逆、吉凶者贞胜、筮法与预测等分析方法引入管理决策系统;把刚柔立本的组织原则、与时偕行的达变原则、圣人成能的调控原则、仁以守位的用人原则、崇德广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进德修业、穷神知化的干部修养引入人力资源管理和经营管理理论;把天地人和谐发展思想引入目标管理。我们期待在西方管理科学的基础上,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符合国情的管理科学。

易学与医学的结合 从中医学史角度研究周易理论思维对中华医学发展的影响;结合历史上各时期易学发展的水平,揭示医易结合的逻辑进程及其意义;以历代著名医学家的著述为重点,突出其贡献,旁及道教系统解易著述对中华医学发展的影响。特别要研究在易学思维指导下,中医关于有病治病、无病防病、保持人类健康的医疗目的,降低社会的医疗成本和理顺医疗资源的分配;望闻问切、表里寒热、医患结合、辨证论治的医疗方法;研究有机物、无机物和矿物相结合以有机药物为主的药物治疗手段;要引入西医先进的医学理论、设备和方法,摈弃巫医陋习,重整新医学理论。

易学和信息科学的结合 未来是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易学中卦象符号系统中的理论思维,有可能促进计算机和电脑软硬件的更新。海内外有些信息科学专家正在从事相关研究。卦象符号系统的特征是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结合或统一。这对信息科技的开拓,有启发意义。关于软件的开发,唐稚松院士提出“XYZ系统”。他在论文中表示,他的设计原则是,静态语义和动态语义相结合,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相结合,认为是受到中国哲学特别是易学思维方式的启发。盼望这方面的研究有新的突破。

(4)新世纪需要周易哲学 21世纪,将是世界向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也是信息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时代,各民族、国家和地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减少差距、对抗和冲突,实现各自日新而富有的事业,却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周易系统的两元互补原则,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最佳思维方式并且指明了方向。其道理很简单,群体之间,或个体中的各个部门,如能各自发挥其优势,各自从对方吸取长处,以补自己的短处,以彼之阳补我之阴,或以我之阴补彼之阳,如东方医学所说“滋阴补阳”,那么,全球化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必能充满活力,其生命也得以健康发展。如王夫之所说:“阴得阳,阳得阴,乃遂其化”[9],“万化之终相协于一”[10]这种阴阳互补的思维方式,也就是《周易·睽卦·象传》所说的“君子以同而异”,即异中求同。至于如何从两元对立差异中找出互补之中道,将利害冲突化为利益融合,还要靠各门科学提供的知识和人类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加以具体解决。总之,各民族、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向多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形势下,若走相生相济、互动互利的道路,21世纪的人类文明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20世纪相比,必将更加进步和繁荣。易学所倡导的“协和万邦”、“万国咸宁”,及其所主张的这种两元互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与和平世界,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反对强制推行某种价值观的霸权主义来说,可谓思维方式上的最佳选择。

自然辩证法经过13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中国学者的不懈努力,一方面面临工程哲学的新的发展机遇,另一个方面是向周易辩证思维的复归,两者推动21世纪自然辩证法进入新阶段,开辟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于光远.一个哲学学派正在中国兴起[M].江西科技出版社,1996.208.
[2][4] 李伯聪.工程哲学引论[M].大象出版社,2002.
[3] 殷瑞钰.关于工程哲学的若干认识[A].工程研究(第一卷)[M]9.
[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人民出版社.
[6] 黑格尔.哲学史演讲录(第一卷)[M].
[7] 莱布尼兹.致雷德蒙的信[Z].
[8] 朱伯崑.易学与中国传统文化[A].朱伯崑论著[M].沈阳出版社,1998.
[9] 张载.正蒙·太和·注[M].
[10] 王夫之.周易内传·未济[M].

 

(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08期。编辑录入:齐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