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美学  >  正文

【汝信】21世纪中国美学的使命

美学和哲学一样,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体现。美学要繁荣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回答和解决时代所提出的新问题。

恐怕谁也不会否认,近几十年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而且这种变化目前还在继续进行着。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经济全球化浪潮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泛滥,都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在国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现代化建设进程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和新问题也是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我想,这是21世纪中国美学研究不得不面对的国际和国内的实际,离开这样的实际,无视现实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闭门造车,是不可能有丰盛收获的。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中国学术文化,包括美学在内,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这是必然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打破了过去的封闭状态,通过国际学术交流开阔了视野,引进了当代外国美学的许多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和新方法,给美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面貌为之一新。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创建我们当代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这样才能在21世纪的世界美学中取得我们应有的一席地位,同国外美学界进行平等的对话和真正的思想交流,为美学的发展作出我们的贡献。当然,建立当代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学者们独立思考和长期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必须紧密地联系中国的实际,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从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当代丰富多彩的审美实践与文学艺术实践中吸取营养,同时也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美学思想的一切积极成果,加以融会贯通、为我所用,并把传统与现代性结合起来,使美学理论真正富有当代中国特色。我以为,如果没有自己的不同于他人的特色,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中国美学是不会有远大发展前途的。脱离中国的实际,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美其名曰创造“全球文化”,只不过是为披着普遍性形式外衣的西方文化张目。其实,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应该也不可能消灭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使世界变得简单划一、平淡乏味。生活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下的中华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审美方式、审美趣味和审美心理,这正是构成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的基础。

只有充分发扬自己的特色,中国美学才能真正走向世界。

建立有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要求解放思想,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它不仅能促进美学这门学科在我国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当代中国人营造一个温馨可人的精神家园。美学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大使命,它能减轻和缓解市场经济条件下可能出现的商品拜物教和金钱崇拜的消极影响,帮助人们走出异化的阴影。它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对美和艺术的探求与鉴赏,提高人的素质,使情感得以陶冶,思想得以净化,品格得以完善,从而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自身得以美化。美学的这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席勒说,只有通过美,人们才能走到自由。在过去的时代,这只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现在条件不同了,美学或许可以作为帮助人们走向自由的手段之一,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原载《学术月刊》20025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