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分支学科  >  伦理学  >  正文

【周原冰】论道德的超前性和现实性

除开该被否定、扬弃的腐朽道德,凡属进步道德都同时具有超前性和现实性这两方面。然而,人们往往被形而上学的习惯力量和形式逻辑的初级思维所困惑,把两者的对立绝对化,以为:若道德具有了超前性,便不该再具现实性;或具有了现实性,便不能允许同时具有超前性。

从这种困惑出发,人们对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改革、开放中的道德间题,便不免产生某些混沌。如说现在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该提倡一种所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似乎共产主义道德只是高不可攀约。理想”,并不具有现实性,在现阶段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便犯了超越历史阶段的‘左倾。错误。若是按照这个逻辑推论下去,那么,由于今天尚未实现完全的社会主义,从而在初级阶段提倡以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规范的社会主义道德,同样并不具有现实性,同样犯了“左倾’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看来要搞一百年,其中还必会划分为若千时期,那末,即便提出的这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当前似乎也并不具有现实性,也有犯‘左倾。错误嫌疑。

因此,探讨和澄清关于道德超前性和现实性的某些困惑,对于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性质和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总方针,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道德的超前性和现实性并不注定互相排斥

道德的超前性和现实性诚然是一对矛盾,然而。它们是辩证统一的一对矛盾。在实际生活中正确认识和处理这对矛盾,便会使它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中形成合力运动,推动社会发展;反之,把两者对对立起来,便会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对于社会的发展形成一种耗力。

道德作为一种肯定形式的社会现象①,总是同定的道德理想联结在一起的一一首先是同理想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联结在一起,同时又同体现这种关系和生活的理想人格联结在一起。没有这样的道德理想也就没有这样的道德,而理想总是高于和超前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或社会生活的现实的。

从科学意义来说的理想,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必须是争取实现而尚未实现的,如已实现,就已成现实而不再是理想了;二、必须是理应实现且可能实现的,否则便成妄想或空想而非理想;三,必须是要经过一番主观努力才能实现的,否则便成了天定的宿命而也不成其为理想了。第一条,决定了它具有超前性;第二条,规定了它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第三条,指出了使理想变为现实的决定条件。作为马克思主义道德科学研究对象的道祖理想,当然是指的这种科学意义上的道德理想。很显然,同这种科学意义的道德理想联结在一起的道德,当然并不是当前柱会一般人都已做到或已觉悟到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引导和推动人们的道德关系。道德生活和道德行为向前、向更高方向发展的积极力量,这就既规定了道德作为一肯定的形式必须具有超前性,又规定了必须具有现实性。道德的现实性制约着道德的超前性,使道德的超前性不能脱离现实的基础和发展的可能,道德的超前性又反过来制约着道德的现实性,使道德的现实性不能脱离道德发展的理想并成为引导社会及人们在道德方面前进的动力。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作为人们的行为规范,不仅有道德而且还有纪律、法律”·…等等。它们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都应当反映现实社会对于人们行为的要求,都具有维护一定社会秩序和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制约或鼓励的功能。而且道德作为行为规范的总和,纪律和法律只是道①即不包括那些该被否定、扬弃的腐朽成落后的份德锐范在一定范圈内的特殊表现。然而,纪津和法律对于人们行为的规范只是提出或规定最低的要求,亦即从道德要求的最低点划定一道临界绝律或法律的防线,逾越这道防线的行为便构成违纪或违法,就要施加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以至法律手段的强制。在这道防线之内的行为,就为纪律和法律所容许而不予干预,而道德仍要干预。从这个意义上说,德国法学家郭林格说“法律是最低的道德”是具有真理性的。道德对于人们行为的规范,却并不满足于这道最低防线。虽然只要人们的行为役有触犯纪律或法律就不能施加纪律或法律的强制,但道德却可以也必须积极地通过宣传教育手段,启发和提高人们的觉悟,从而形成人们的内心信念和社会的舆论要求这两方面的强制力,鼓励和引导人们向更高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境界发展。这就是说,道德比起纪律或法律是具有超前性的,这种超前性又是符合现实社会生活的客观实际的,如果否定了道德这种超前性,那就否定了道德以其特有的功能来为现实社会的发展服务,倒是脱离现实的。

从社会精神生活的运动规律和实际进程来说,道德的这种超前性和现实性的辩证统一更是必要的。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即使擞开阶级划分的因素,人们的觉悟程度乃至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也从来是和永远是划分层次的。在同一个社会和同一个时期,总是有的人觉悟程度和道德水平、道德境界要高些,而另一些人要低些;同一个或一些人在不同的时期,其觉悟程度和其道德的水平、境界也往往有高低之分。要求在同一个社会里和同一个时期中所有的人都达到或者降低到同样的程度、水平和境界,显然是脱离现实的;要求一个人或一些人在任何时期都只能停留在同一的程度、水平和境界,同样是脱离现实的。道德对于社会精神生活的推动,有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就是依靠那些觉悟程度和道德水平、境界高的人的榜样作用,吸引和促使那些觉悟程度和道德水平、境界尚低的人向高的方向靠拢。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定、才能前进、才能发展。反之,如果限制人们觉悟程度、道德水平和境界的提高,不准或反对提倡高水平、高境界的道德,只能使社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强使社会向落后、腐朽的方向倒退。

道德体系性与道德超前性和现实性的统一

人们对道德超前性和现实性的困惑,往往表现为不把共产主义道德看作一种道德体系,以为它是共产主义社会而且还只是其高级阶段的道德。是,他们不仅把共产主义道德同社会主义道德对化,也把社会主义道德对立化,甚至以为:社会义初级阶段既然订存布多种经济关系,就只该提反映这多种经济关为、的综合性道德,只有这种综性道德才能反映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的质,否则便是‘左’的和“传统,的旧观念。事情当然不是这样。其实,不只共产主义道是个道德体系,封建道德、资产阶级道德也分别个道德体系。而作为一个道德体系第一,它们各有其贯穿于各自萌芽、形成和发展全过程的基原则,并且正是以各自的这种基本原则规定着各体系的特殊性质,从而互相区别、对立和斗争。二,它们各有自己发展的阶段性,在每个发展阶各有具体的表现形态和规范要求。这些表现形态规范要求并不全等于其各自的基本原则,然而决与其各自的基本原则相背离,并且是基本原则在同发展阶段的现实体现。第三,道德的体系性及基本原则,相对于其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和规范,表现为高度的概括性和稳定性,而不同发展阶段道德及其规范,相对于其从属的道德体系,则表为一定程度的具体性和变动性。第四,在同一社或同一时期,并非唯一地只存在一种道德体系,已往的社会中,在阶级对立尚未在人们实际生活被忘却、人类尚未真正进入自由王国以前,都还同时存着多种不同的道德体系。它们在社会生活所处的地位从来不是平列的,而是表现为一种统被统抬关系或高低主从的关系。它们彼此区别、此斗争也彼此影响着,构成这同一社会或同一时道德前进或倒退运动的图景,却不会互相混合成一种非驴非马的道德。

从历史眼光来看,道德的这种体系性同道德超前性和现实性正是统一的。因为,一种道德能够成体系,说明它已具备或曾经具备了两个条件。一是它必定是确实建立在一定生产方式和人们社会存在的现实基础上的,二是它追求的道德理想在其萌芽和形成的当时历史条件下,相对于旧有的道德关系和道德生活来说是合理的和先进的。前者规定了它的现实性,后者规定了它的超前性。更深入一层去看,一种新的道德体系,并非在它赖以产生,存在的物质基础已在全社会占据统治地位以后,才黄芽和形成,而是随着这种基础的最初出现早在前个社会里就出现了,因而它的现实性也正体现它的超前性;同样,新的道德体系的先进性,是以旧的道德体系己经腐朽落后、它却比较适应已经发了的历史条件的现实要求为根据的,因而它的超前性又正反映了它的现实性然而,除了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所有已往道德体系都不可能水远保持其先进性,从而不能始终体现前性和现实性的统一。那些属于剥削阶级道德的体系,因其与阶级对立及其产生根源终将消灭这一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根本对立,因而会日益腐朽;即便属于劳动人民的道德体系,也因其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不可能接受科学世界观的指导和摆脱不了狭隘利益的束缚,无从认识整体和个体、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也会日益落后于道德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些腐朽或落后的部分已属应当否定或扬弃的范围,不能以肯定形式出现,也不再具超前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只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才是人类道德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飞跃。它不同于已往一切道德体系的基本特点,就是:它是随着生产社会化的现代大工业的出现和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诞生,从朴素的无产阶级道德升华而成的科学和自觉的道德体系。

第一,共产主义道德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符合人类道德历史发展的总方向和必然规律。道德的历史发展同社会经济基咄及其他上层建筑一样,是个曲折的辩证过程。若说,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道德是对原始氏族的公有制道啤的否定,那末,正是在私有制的发展中也就孕育着对这种否定的否定,亦即孕育着共产主义道德生长发育的胚芽。私有制从奴隶主占有到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占有的发展是个前进的运动,同时又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各种弊端、污毒和矛盾不断积聚、深化的过程。资本主义把私有制以来物质和精神的文明发展到最商度,也就把私有制以来的弊端、污毒和矛盾积聚、深化到最高度。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克服的根本矛盾,也是整个私有制社会必将最终灭亡的绝症。它决定了人类历史发展中一种高级的新型的公有制必将逐步和最终地取代整个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这种取代中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然兴起、发展和最后胜利。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正是适应共产主义运动的需要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第二,共产主义道德的体系性最强、最能体现道德超前性和现实性的统一作为共产主义运动在精神方面团结战斗的支柱和武器,共产主义道德贯穿于这一运动的始终。共产主义道德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科学认识基础上的,因而它的信念和体系都在本质上具有排除空想和妄想的性能。共产主义道德的信念就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坚信共产主义事业及其道德理想的正义性、合理性和强大的说服力。它并不强求人们同时达到它所要求的水平和境界,但坚信人们终将先后不等地倾向和达到。随着共产共义运动的发展,共严主义道德大体可分成:作为被统治阶级道德、作为统治或领导阶级道德、作为全社会最广大成员自觉遵守的共同行为准则一一这三个基本发展阶段,每个基本阶段还可再分成若干小阶段。根据共产主义运动在当时的战略要求和社会的道您实况,这些基本阶段或小阶段必须分别提出相应的道德要求,但它们又都不能偏离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而只是共产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在一定时期的具体表现,只有它的基本原则才是整个道德体系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这样,便构成了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统一的严密的道德体系。

诚然,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的道德关系、道德生活和人们的道德水平、道德境界,还役有也不可能全然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理想的要求;特别是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里,不仅人们的道德水平和境界必然存在层次不等的差别,而且还事实上存在着封建的、资产阶级的和小生产者的腐朽、落后道德束缚以至腐蚀着相当数量人们的现象。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共产主义道德作为一种体系,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前,就已经表现于我国共产主义运动众多先行者们的实践行动中了;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今天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就是作为统治或领导阶级道德时期的共产主义道德,即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具体化,它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都是维护安定团结、推动社公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道德动力。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所以只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很到底是因为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度墟上,超过资本主义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原有基础太低,如果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不可能进入发达的社会主义,而要实现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不能逾越生产社会化和商品化过程,不能全然排斥多种经济形式和分配方式,就要实行“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采取独立自立、对外开放的方针。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可动摇的前提,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而,普及社会保证。至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各类落后的以至腐朽的道德影响的事实,只能说明坚持社会主义一一共产主义道德的宜传教育,更具有特殊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丝毫也不能说明需要降低道德要求和不积极提倡社会主义一一共产主义道德。

(原载《道德与文明》19881期。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