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魏春露 郑诗亮】满屋子的哲学

 

白彤东,1970年生于北京。1994年毕业于北大核物理专业,1996年毕业于北大科学哲学专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于波士顿大学哲学系,获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著有《旧邦新命——古今中西参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月)、《实在的张力——EPR论争中的爱因斯坦、玻尔和泡利》(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5月)等。

黑色线衫、深蓝牛仔裤,一副黑框眼镜、有些乱的头发依然泛着灰白色,白彤东老师给人的感觉是,很居家、很随性。一双儿女正巧在客厅里轮流学钢琴,叮叮咚咚的琴声透过房门仍能听到。书房的布置简约得很,清一色的白色书柜围绕在书房的一周,书籍不很考究却也不算凌乱地安置在上。午后阳光洒进来一点温暖,靠窗处办公桌后的一把长靠椅很是显眼。只有它算是最舒服好玩的地方了,儿子趁爸爸不在,不忘淘气坐上去,学着爸爸的模样,翘着二郎腿偷偷笑。

老师的学术道路是最让人觉得奇特的了。本科读核物理、研究生念科学哲学,博士改读西方哲学,主要研究领域却是中国政治哲学,这学期还在复旦带着学生细读《韩非子》。老师说,他最初喜欢上的还不是中国哲学,而是传统中国:“在以中学教科书为基础、以《河殇》为高峰的随意贬低传统的1980年代,我没有跟上潮流。”小时候读林汉达、大一点儿读范文澜,对传统中国因此多了些温情,少了些敌意。中学时耽读科普与科幻,再加上爸爸有一位曾做过中科大校长的物理学家朋友,双重影响让他选择读核理专业。但“身在曹营心在汉”,那个时候他渐渐有了想法:要读一些能够思考科学本身的专业,譬如科技思想史,或是科学哲学。

年轻时读的哲学书如今看来,有点“不堪回首”。那时文化很热,好书很少。老师硬啃过前苏联风格的“哲学词典”,细读过罗素那本著名的《西方哲学史》,还有些“现在只有考哲学系研究生才悲惨到必读”的哲学通史。老师说,最近自己正酝酿着要出一本新书,“我想在封面上印着五个大字‘考研不必读’,也不知道编辑会不会同意”。

该来的总会来的,或迟或早。1990年在北大军训的时候,正值冯友兰先生逝世,图书馆里高悬着那幅对联:“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这让老师深受触动。后来读了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从此迷上中国哲学。

真正走上这条道路,还是在博士毕业以后的事情。在美国读哲学博士,当然还是读西方哲学——老师书房里的西书至少八成都是英文原版或英译本,“一则西方的翻译历史更悠久,二则英文和希腊文的亲缘关系更近”。

读博士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学习怎么读书的过程。一开始就是跟着老师读《斐多篇》,老师要求每节课后写一篇小论文,谈谈感想。习惯了高屋建瓴式宏论的老师,在作业里表达了对细抠文本的不屑,随之而来的代价是,拿了一个C;“在美国读博士,B就已经等于是骂人了,拿到一个C,可想而知该有多么耻辱。”好在这也让他清醒了过来。跟着老师细读了一个学期《斐多》,发现了研读典籍、精读思考实在是有必要的——这是一个和哲学史的轻率总结完全不同的世界。现在在复旦,老师也会带着学生精读《理想国》《韩非子》。上这种课,在他看来,就是学习阅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并无迥异地运用在中西典籍上。“只要是人,都有一些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一来是理清典籍背后的理路,二则是直面典籍提出的要解决的问题。

满屋子的哲学书,分类的办法非常直观。中文书依次按姓氏排列,最前面放着各种先秦典籍、《诸子集成》丛书等。最显眼处,是一排钱穆先生的著作:《国史概要》《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人生十论》……《封建考论》《西周的政体》《周代城邦》等与中国古代政治相关的研究著作也随处可见。先生对本国历史文化的敬意,对中国政治传统得失的同情,都让白老师大有思想上的知音之感。书架上老师钟爱的政治哲学书籍是最多的。除此之外,较多的是西方哲学书,这些书按照时代顺序从古希腊依次排开,满满两排的Plato、各种版本的The Republic格外引人注目。老师随手拿来一本Allan Bloom的译本,翻开即见密密麻麻的笔迹,一不小心,书就散架了……科学哲学有一整柜:Bernard CohenThe Birth of a New Physics Bernard d EspagnatConceptual Found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Freeman J. DysonInfinite in All Directions。还有一柜子的分析哲学,比如Bertrand RussellLogic and knowledge

摄影 徐晓林 撰文 魏春露 郑诗亮

十问Q&A

Q 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 不知道。

Q 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 《小灵通漫游未来》。

Q 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 记不清了。

Q 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 上网买的多。

Q 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 这也不清楚。

Q 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 不同版本的《韩非子》。

Q 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 茶。有美景、美人、美剧换换神也好。

Q 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 各一半,但是书以纸面为主

Q 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 先秦希腊的一些典籍。

Q 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 《论语》以及《理想国》合订本。

(来源:2014.04.13 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