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张乃月】“凡人哲学”:从小徐变老徐成徐老

 

剪刀在发丝间飞舞,碎发在咔嚓声中落地……一日复一年,一年复一年。徐贵友在理发师的岗位上,一干就是43个春秋。眼角细纹悄然爬出,两侧鬓角添了银丝,他那握着剪刀的手,也生出了老茧。

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岗位,记录了徐贵友的一生,讲述着他的“凡人哲学”,也为这个浮躁的社会,带来一些宁静与思考。

岁末时节,寒风刺骨,走进位于市区河东街徐贵友的理发室,只觉一股热浪涌来,身心温暖。

宽敞亮堂的房间内,整齐地摆放着各式理发工具,洗过的毛巾在消毒柜里消毒,洗发池内、剪发椅旁,看不到凌乱的碎发。眼界所及,窗明几净,整洁利落。

徐贵友身着白色大褂,在店内忙碌着。与记者交谈时,他不停摆搓衣角的双手,透露出内心的紧张。他的不善言谈,急坏了前来理发的熟人们,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为记者讲述着“小徐”变“老徐”的故事。

15岁时,小徐在理发馆当学徒。小徐聪明好学,又肯吃苦,学成出师后,便自立了门户。1981年,凭借精湛的技艺,小徐被选入政府机关,为干部职工及退休人员理发。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小徐成了老徐,手里攥着的理发工具也更新换代了好几茬。如今,年近六旬的老徐,被大家尊称为“徐老”。

从小徐到老徐,最后走向徐老,这些称呼的改变,凝结着老徐大半辈子的光阴和心血,也是他用劳动换来的尊重和认可。

干一行 爱一行 专一行

年复一年的理发工作无疑是枯燥的。与小徐同去的理发师们相继离去,改行去做“更有前途的事业”。老徐又怎能平心静气,甘落人后呢?

“每份工作都要有人做,我只是做了别人不愿坚持的事情。”老徐的话语里,包含着质朴却执着的信念。

理发行业是与时俱进的。为赶上时代的步伐,老徐从未停止过学习,上网查资料、外出学手艺、与同行交流切磋,在平凡的工作中,他不断突破自我,寻找乐趣。

老徐没有节假日,他特地将家安在距理发室不远的地方,随叫随到;退休人员腿脚不方便,老徐上门服务,贴心又周到;客人理完发,洗头的空挡,老徐就把一地碎发收拾干净了,客人一抬眼,屋内整洁如初、清爽宜人。

老徐说,初选这份工作,出发点很直接,无非是减轻家里负担,学门手艺养活自己。其实,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并非与生俱来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努力,让平凡的工作焕发异彩,并从中得到满足、得到快乐、得到尊重。这,就是老徐的“凡人哲学”。

甘于平凡 享受平凡

身在政府机关,老徐有机会接触不少领导,他却只是做好分内之事,从未提过其他要求。

面对荣誉,他不争不抢,每天笑呵呵地迎接前来剪发的客人,谁的头发长了、哪里剪得不好了,老徐碰上了,便主动为他们修整。

理发室里的老徐,像个魔法师,挥舞着神奇的剪刀,变换出各种造型,让客人们容颜焕发、精神抖擞。而大家满意的称赞,就是对他工作的最大褒奖。

在这个功利浮躁、充满诱惑的社会中,老徐那份简单的快乐,朴实得令人感动。他从未抱怨过工作的乏味,而甘心守着这份平淡,守着心灵的宁静,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寻找平凡生活的乐趣。

老徐的“凡人哲学”是在生活的打磨中悟出的。他坦言,年少时,他也想轰轰烈烈做番大事,但既然现实决定了这份职业,就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做好。平淡并不意味着懈怠,草根阶层从来不乏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反观现在,有些人对职业前景“很迷茫”,却又抱怨工作“不理想”,青春就在“不满意—跳槽—不满意—再跳槽”的循环中流逝了。

我们身边有许多像老徐这样的“小人物”,他们勤劳、达观、智慧,在天性与环境的冲突裂变、磨合交融中,生成一份完美与和谐,他们同时又是不平凡、不简单的,他们有平庸人所没有的高尚品质,他们的故事,给我们以启迪、以动力。

(原载《黄河晨报》2013.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