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邢玉海】雾的哲学

 

这几天,连续大雾。即便到了中午,太阳出来了,雾也只是稍稍散去。大家在闲谈中,没有人不讨厌这雾。

在风、霜、雨、雪等等的天气现象中,大概只有雾没有什么益处:下雨、下雪、下霜,都能增加土壤墒情和空气湿度;风可以吹散污浊的空气,能帮助植物授粉。而唯独这雾,遮挡视线,妨碍交通安全,把灰尘凝结悬浮在空中,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不过,雾也是可以成为一种景观的:黄山的雾凇云海,雨中漓江两岸的秀峰云雾,都是著名的美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往往是诗人笔下曼妙的意境。雾都伦敦很有名气的,我虽不曾去过,但看到好多作家把它写的那么有韵味。看来,在不影响人们出行和呼吸健康的情况下,雾是可以作为审美对象的。

透过车窗看去,街道旁的高层住宅区没有了往日耸入云端的气派,仿佛和小户人家楼房有着一样的高度。价值百万的豪车不得不按捺住霸道的脾气,和低廉的面包车一样在路上蜗行。雾以它的大度与包容,把这世上所有美的、丑的,可爱的、不可爱的,富有的、贫穷的,你喜欢的、不喜欢的东西,统统都罩住了,一切变得模糊,呈现出一种亦真亦幻、朦胧的美。由此可见,在崇尚权力和金钱的尘嚣中,当一个人外在的东西再没有什么可以炫耀以后,众生似乎很容易变得平等。

步行走在上班路上,看不清楚对面裹着冬衣戴着罩熟人的脸,省去了好多生硬客套的寒暄,也不用远远地就想着躲闪或应对那些不愿见到的人。因此身心轻松,脚步飞快。思绪更好像插上了翅膀,上天入地,纵横万里,自由飞翔,就像大雾一样弥漫在天地间。本来这令人讨厌的雾,却让人有了一种奇妙的体验,平日里的忙碌,心中的不平,此刻都不复存在。雾让我们暂时逃避了现实,来到一个桃花源,心中洋溢着令人陶醉的幻梦。让人感觉生活是那么美好,那么快乐。

但是,天终将会放晴的,大雾也终将会散去的,一切会明朗尽现的,我们不得不回到现实。你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必须正确面对,勇于担当,积极融入。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但一个真正成熟的人,就是在看清了生活的本质以后,仍然去热爱它!

这么说,难道这雾中的美景是假象?不,不是。雾中的美景和雾散后的现实,是生活的两个方面,都是生活的真实。雾中的美景只是让我们换了个角度去看待生活,带给了我们包容的心和力量。在生活中,不妨也经常保持一份这雾中的心态吧:不刻意地去看清和鄙视一个人,不去斤斤计较一件事,不必苛求自己,不能总是怀恨朋友的过错,不要天真地追求那种至清至纯的生活……这样才会得到更多的朋友和快乐。古人说“不聋不哑不当家”,“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难得糊涂”,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不敢正视现实,那是懦弱无能;而过于纯情地投入,得到的常常是失望和痛苦。该坚持的当然必须坚持,但该忘记的就要忘记,该放下的就要放下。

(原载《牛城晚报》2013.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