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丁松英】“比”的哲学

 

要比才智,你我远不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孔明;要比豪情,你我远不及气干云霄的关羽;要比诗情,你我远不及“一吐就半个盛唐”的太白……这世界上有太多人,我们比不起,也没有比的必要。硬要与他们“同日而语”,只能徒增我们的烦恼和失落。

因此,我们又陷入了另一个极端——既然没什么好比的,那就不用费心劳力地去世界闯荡,开创丰功伟业了。至此,我不禁托腮沉思。

比,其实有时也是值得肯定的,关乎梦想与飞跃。没有当年“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少年,我们今日所有的盛世繁华就没有根基;没有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竞技赛场,我们大快人心的体育盛况就无从谈起……有种“比”比的是雄心壮志,有种“比”比的是勇立潮头争第一,这种“比”贯穿的是屡建新高的成就,承载的是一种旷世的风骨。故言,“比”有它的两面性,要是一言以蔽之,那又是鼠目寸光了。

客观、天命造化了人的差异,如才智气力、身世背景、音容笑貌,这些我们无从改变的东西,不如欣然接受。如果没有欣然接受,我们又怎能全身心地致力于可以改变的事物中去呢?

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吐血身亡。在我们为诸葛亮的才智钦佩不已的同时,不禁为周郎的“小气”扼腕千年。他并不是败给孔明,而是败给了自己内心。试想,倘若他不是穷其一生与孔明在才智上一比高低,“周郎妙计安天下”这话将不再是嘲讽与贬义。

但是,凭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要拿出“比”的勇气。我们还年轻,我们意气风发,踌躇满志,应不断攀登新的高地。年轻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睥睨一切的傲骨。毕竟,这种傲骨是我们前行的驱动力。

“接受不可以改变的,改变可以改变的”,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话,把为人处世的道理都说透了。让我们从此重新审视“比”吧,哪些东西该比,我们不遗余力地去比,哪些东西不该比,宜退而远之。

(原载《宿迁晚报》201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