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邓超明】时间的哲学

 

一提起“领导”这个词,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字——“忙”。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领导”与“忙”结下了不解之缘,就连下属给领导打电话的时候也往往会说:“您好!请问您现在忙吗?说话方便吗?”如此可见,做领导“忙”是必不可少的,但关键在于如何忙,忙什么。

时间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东西,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是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钟,一分钟60秒,一天总共也就是1440分钟,86400秒。所以,时间是最宝贵、最有限的,但不同的是,有些人把工作忙得风生水起,蒸蒸日上,而有的人却把自己忙得焦头烂额,一败涂地。还有的领导,他越忙公司管理越乱,他越忙公司越发展不起来。所以,判断一个领导者是不是优秀,并不是看他每天忙到什么程度,而是要看他领导的团体办事是否高效,发展是否顺畅。有调查显示:优秀的领导和差劲的领导在工作效率上可以相差10倍,甚至更多。

作为商界的偶像——“股神”巴菲特,他最令人钦佩的就是他的备忘录,他的备忘录总是那么“干净”,几乎没有什么备注事项,但他却能有条不紊地工作,根本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忙。领导者对团队的时间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随着团队经营状况的变化,领导者自身的时间安排也必须进行变化,以适应团队的发展。

从最近几年开始,我把自己的时间分成了三大块:40%的时间用在学习,40%的时间用在做公益,只有20%的时间会用在公司和家庭(这就是“442”式分配),其实可能分到家里就是5%了,其余15%的精力放在公司。当然,学习实际上是为了工作,做公益也能更好地促进工作。

“互通”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果说前10年“互通”需要我亲力亲为,那么现在它已经有了一支管理队伍,不需要我时时刻刻地待在公司进行管理了。而且“互通”要持续发展,需要更多的大策略、大思维、大方向,我必须不断补充自己的能量,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向更多有智慧的人学习,才能保证公司战略的正确性。

自从进行了专业学习之后,我感觉自己收获了更多。我的同学中,有很多是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家和各个地方政府的职员,不同的行业背景、工作属性和知识结构,使得我在与他们接触之后,从思想到行动都有了很多改观。

一个团体越发展,领导人越向上升,他用于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所占的比重就应该越大。因为这个时候他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指挥战斗,要看得更远,发现最前线员工发现不了的隐患,捕捉员工捕捉不了的机会。任何一个成功的团队,它的领导人一定是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思考。

再说做公益。我把40%的时间都用于公益事业,很多人感到不理解。做公益首先是为了回馈社会。一个企业,不论它是做什么的,有多么成功,都是在社会支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社会上的人大力支持,企业立足都难。中国人讲究知恩图报,企业也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以也要学会回馈社会。

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也感悟到了很多。当我看到有那么多的人生活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的时候,有那么多孩子没有书读的时候,我就强烈地感受到一个企业存在的意义:它不应该仅仅是追求利润,更应该为国家分忧解难。如果不是这样,这个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最终会被社会淘汰。

再有一点,在做公益的过程中,我还认识了很多真正的大企业家,他们的家国情怀让我非常感动。跟这些大企业家交流的时候,我的心胸和眼界无形中就变得更为开阔。在我看来,只有跟那些真正做公益的人在一起的时候,才能学会怎么做人,怎么做企业。

所以,要用40%的时间学习,40%的时间做公益,那么15%的时间就更好地管理公司,5%的时间就能更好地经营家庭。

另外一点,在时间安排上我也严格遵守“今日事今日毕”的准则。很多时候,公司的事务经常要处理到夜里一两点钟,在所有的工作计划好和所有的学习任务结束之后,我还会对这一天进行总结。

比如今天我见了哪些客户,在公司处理了哪些事情,了解到了什么新信息等等,这些工作和学习上的收获我都会一一记录在本子上,而且还会把白天摘录下来的知识重新看一遍,算作是一天的回顾。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如果我们坚持能这样做,等以后回头看就会知道我们都做了什么,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未来。”多年来,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这句话一直影响着我,激励着我的学习和工作。(摘自《邓超明创业笔记》)

 

 

(原载《新疆都市报》201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