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谭家健】笃于友谊 耽于学术——记美籍华裔学者李绍昆教授

美国宾州爱丁堡大学李绍昆教授与我交往十多年,可谓“三同”之友:同乡(湖南)、同好(墨子)、同事(合作著书)。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心”:赤心待友、醉心墨学、热心推广精神心理学。

1995年,拙著《墨子研究》出版。次年某日,忽接大洋彼岸来鸿,署名李绍昆。内称:在拙著附录90年来墨学研究论文目录中,发现有他上世纪60年代发表于台湾的文章,连他自己也忘记了,恍惚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故专函致意,并盛赞该索引是收录当今墨学论文最多者。于是,我们互相寄赠文章、著作,经常联系。逐渐得知,李先生出生于湖南,1949年以后,辗转香港、台湾地区及马来西亚等地,而后定居美国,执教于爱丁堡大学,80年代以来,常回中国访问、开会和讲学。不久,他推荐我出席在韩国汉城召开的国际中国哲学研讨会。虽因故未能成行,但已深感承蒙青睐。1997年春,他乘火车抵达北京,我到车站迎接,一见如故。他住在中国人民大学,距寒舍较近,我们多次促膝交谈,十分开心。同年夏,我们共同参加在济南召开的第三届墨学国际研讨会,由济南而曲阜而滕州,一路同行。1998年,李先生主动提议,邀请我和中国人民大学孙中原教授合作撰写英汉文白译注《墨子全书》。李先生负责英文译注,孙先生负责《墨经》及《备城门》以下各篇译注,我负责其余36篇译注。我们三人合作顺利。1999年,李先生又推荐我和孙中原先生出席在台北召开的国际中国哲学研讨会,受到李先生全家的热情招待。会议期间,我们三人认真讨论书稿,李先生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并分别进行修改、加工。之后由李先生出面,与多家出版社联系,最后确定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商务印书馆的专家审稿之后,与我们三位作者多次会商,从内容到版式,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此书改为汉译本与英译本分别出版。书稿虽然一分为二,我们三人的友谊却始终如一。

先生学识广博,对我的学术活动曾给予多方面的关照和支持。20057月,我作为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在武汉主持第六届学会年会。先生应邀出席,原定请他在开幕式上发表关于《庄子》的高见,下午即乘飞机北上,不料他的预订机票临时改变,提前到上午。先生不能亲临,改由他的学生宣读发言稿。为此,先生在开幕前的晚上,约请我和一位副会长到他在武汉购置的寓所谈话,说明情况。紧接着与我们同车到会场来宾登记处,郑重签名,表示他已经到会了,并会见了一些熟悉的朋友。这样认真,不肯爽约,在场者无不啧啧称赞。我深知这是对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支持——先生既是哲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爱好者。

据我所知所见,先生对其他学界朋友,皆一片赤诚。例如山东大学的张知寒教授,前半生经历坎坷,晚年倾全力弘扬墨学,成立墨子学会,举办墨学国际研讨会,编写墨学著作,身患重症,犹不松懈。先生对先生十分敬重,不断送医赠药,并且作心理治疗,从许多方面支持配合先生的工作。

19978月,李先生造访张先生住处后,连夜赋诗一首:“昨访知寒家,方知清寒味。门前堆旧物,所内无书柜。沙发簧将断,壁纸色已褪。但闻主人笑,谁睹诗人泪。”诗人流的是友情之泪。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原校长兼中国墨子学会副会长王裕安先生,与李绍昆教授交往时间更长。1996年,先生邀请王校长到美国爱丁堡大学的精神心理学研究所讲学,题目是“共产党员的精神修养”,大受欢迎。先生对王校长的为人评价极高,曾当面对我和其他朋友说,王裕安是他所见过的最好的共产党员之一。张知寒教授于1998年病逝,王裕安校长于2007年猝然辞世,他们二位都是为弘扬墨学、为教育事业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在2008年第七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朋友们为他们二位举办专场追思会。先生在会上发言,用英文和中文赋诗,把追思张王二友与感怀已故美老师弥尔敦教授相结合,极富想象力和哲理性。同时,他还在会上分发了一篇专为王裕安等编著的《墨子大词典》的评论文章。

先生与其他学界朋友交谊甚笃。例如武汉大学的肖萐父教授,他们相识二十年,不但讲学论道而且常有诗文往来,下面转录其中先生为肖先生祝寿的七律一首,可见一斑:  “我有一颗游子心,君乃大地一诗人。天涯遍洒游子泪,珞珈长留诗人情。闻道篇中谈天理,吹沙集里论古今。明年适逢期颐寿,梅花园里又是春。”

先生对墨学研究的耽爱,可用“醉心”二字形容。他从上世纪60年代起,即发表讨论墨子的文章,后来又相继出版了多部有关墨学的专著,有《墨子研究》、《墨子——伟大的教育家》、《墨学十讲》等。从1993年起,他参加了中国墨子学会主办的多次研讨会,无论是大会发言、小组讨论还是会下交流,他都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对于墨子学会的工作,他提出不少建议,有热情的肯定,也有善意的批评。为了把墨学推向世界,他自己出资,邀请多位研究者到国外访问、讲学。同时,他还多次介绍海外学界的朋友参加墨学研讨会。在2008年第七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上,先生朗诵了他十年前写的一首七律诗:“墨翟向来是圣人,两千年后倍觉亲。曲阜先传六经种,滕州后起精神新。修身原为平天下,辞过方能爱人民。展望墨学世纪外,长江大河贯古今。”

先生是哲学博士,擅长心理学研究,对世界宗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皆有很深的造诣,先后在中国出版《中国的心理学》、《美国的心理学》、《欧洲的心理学》等多部专著。退休以后,他创办了中美精神心理学研究所。从90年代中期迄今,他与夫人张宝蕊博士一道,把主要精力用于推广精神心理学。他们先在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开班培养心理咨询师,取得经验后,又在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医科大学举办各种培训班,在北京、河南、江苏、广东等地的大学和医院作系列演讲。此举卓有成效,现已桃李满天下。2008512,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先生的夫人张宝蕊博士迅即赶赴灾区,以心理辅导为灾民服务。先生年老体弱,亦在武汉参与此项义举。他们做这一切,并无任何单位指派,完全出于无私的奉献精神。

李绍昆教授已年逾八十,仍不辞辛劳,奔波于中美两国之间,传播友谊,交流学术,令人敬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