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张天行】沉香烧炭

从前有一位长者的儿子,到海里采集沉香,积存了一年多,才收集到一车。拉回家后,送到集市上去卖,因为价钱太贵,始终无人问津。

经过好多天,这车香木还没有卖掉。他感到十分厌烦,心里很苦恼。他看到那些卖炭的很快就卖掉,心里就想:“我不如把这沉香木烧成炭,必定会很快卖掉!”

于是,他把沉香木一齐烧成炭,再送到集市上去卖,结果很快就卖掉了,但得到的钱还抵不上半车木炭的价钱。有深知沉香价值的老者,听说此事后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原来只要切下一块沉香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一车的木炭。

―――这是《百喻经》中的一则寓言,耐人寻味。

初看,我像其他人一样笑年轻人的愚蠢,手中握有宝物竟不知珍惜!但时间久了,转念一想,年轻人也有无可奈何之处,辛辛苦苦采集的宝物,却无人来买,他自己要糊口,可能还要养家,在没有别的谋生途径前,不将其烧炭又能怎么样呢?

嘲笑别人是容易的。生活中我们真能认识、珍惜自己手中的沉香吗?

我初读此则寓言是在八九年前。那时“脑体倒挂”严重,知识分子的物质生活还比较艰苦,也要像普通百姓一样省吃俭用,不像现在这般潇洒。在商潮初起的时候,读书人或腰挎BP机或手拿“大哥大”,兼做小买卖皆不是新鲜事,走在校园或机关大院里,常可看到叫卖服装、图书的场景。某一天,某高校一位教师摆摊卖起了馅儿饼,舆论一片哗然,有人推测教师是在讽世,有人推说教师是家庭困难不得已而为之……众说一时难平。我则暗想,这岂不是一幅当代的“沉香烧炭图”?

一位朴实的农民种菜,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地里多上农家肥少用化肥,尽量不用农药。“农药用多了,对人身体有害。”老汉边干边嘀咕。采摘下的蔬菜不怎么好看,菜叶上不难看到虫子咬过的痕迹。拉到集市上,少有人来买。市场流动的人群都聚集到棵儿大好看的菜蔬摊前,一个月如此,两个月如此,老汉观之,若有所悟。于是家里备足了农药等化学用品,但留来自家吃的那片地还按原来的方式种植……

一位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研究机构工作,他没有兼职经商,自认为没有那方面的才能,坚持看书学习,遵照先贤前辈的教导,文章不写一句空,每一篇都力求有新的见解、新的材料,他写得较慢,但认真,反复推敲,文章上常涂写得密密麻麻。几年下来,他写的东西数量不多,篇幅也不长,年底总结、评职称的时候,就有点吃亏,他的同学在职称上早就走到前面去了。一位与他不错的朋友点拨道:“学问还不就是那么回事,敲门砖,三两个月还不就写一本书?我们单位不少人就是东抄西凑,糊弄一本书,掏钱买书号出书,再来混教授的,反正评职称时也无人认真看……”年轻人瞪大眼睛说:“书能那么写吗?那样写我觉得很没意思、很无聊……”但时间久了,“身边小贩的木炭很快就卖光了”,他也困惑:文章要不要掺水?也来一些套话空话?

如果我们认真观察思考,不难发见生活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沉香烧炭”,检讨起来,或由于当事者懵懂无知,或由于意志不坚……沉香烧炭,总是令人无比惋惜感叹的。

这样的事越来越少才好。对自己的沉香要格外珍惜,沉香可以是物质珍品,也可以是人的良心、理想、文化上的追求;社会也要不断改善,不要让沉香无奈地混同于木炭。

 

(来源:中国青年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