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徐亦让】抽象与唯心的区别和联系

我曾与一位老哲学家说,抽象观念是不存在的。他说想不通,看来应当探讨一下。

马克思说,唯物史观一经得到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它如果是不存在的,怎么还能得到用于指导?其实,它是对社会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科学抽象,不是不存在,而是就存在于全部社会发展过程之中。所以,需要得到才能用于指导研究具体的社会。

当然,把社会当做一个单独的主体来观察是错误的。因为一个单独的主体,即一个单独的个人,并不是社会。这是唯心者的通病。他把社会看做个人组成的团体,而不知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

所以,解剖社会,就是在理论方法上,主体,即社会,也一定要经常作为前提浮现在表象面前,即用唯物史观来指导。否则,就不知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及其矛盾运动的规律,因而也不知怎样整理所得的资料,无法正确解剖社会。

马克思说,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上的一个过程,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说:读者如果真想跟着我走,就要下定决心,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资本论》还说:首先要研究人性一般,然后研究各时期历史地变化了的人性。所以不能否定抽象人性的存在。因为它就是人性一般,如果不存在,怎么首先要研究呢?正如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不是不存在,它就存在于各个时期历史地变化了的个别生产之中,只要下定决心,就能从个别上升到一般

因此,唯心的抽象是不存在的,因为它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不是科学的抽象,也不存在于全部社会发展过程之中。马克思说: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就解决了人的本质(即人性一般)是否存在的问题,因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包含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思想关系,后者不过是前者在人脑中的反映。脱离具体经济关系的抽象,它没有人们物质生活的内容,怎么能够存在呢?

恩格斯说,费尔巴哈把人当做出发点;但是,关于这个人生活其中的世界却根本没有讲到,因而这个人始终是宗教哲学中所说的那种抽象的人。因此,对抽象的人的崇拜,即费尔巴哈的新宗教的核心,必须由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来代替。这里现实的人只能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产物;否则他就不是生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之中,只能是任何社会中都不存在的抽象人

可见,不能把抽象与唯心等同,完全否定抽象的存在;只能否定唯心的错误抽象,不能否定唯物的科学抽象。否则按照推理,就要否定唯物史观人性一般的存在,否定马克思发现它们及其指导作用。原因是没有区分存在与物质。因为抽象不是物质的存在,但它是观念的存在,却早已成为习惯和常识。否则,物质和意识(观念)就不能成为一对范畴,至少科学研究、著书立说、教育子女、文化学习、思想工作等科教领域都要失去存在的理由,人也只能成为无思想的动物。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录入编辑:乾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