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

哲学史  >  通俗读物  >  通俗读物  >  正文

【张振国】长生崇拜

 按照现代国际惯例,人活到80岁可称长寿。仙人彭祖,常食桂芝,善于导引行气,活了800岁,他将长寿的秘诀传给了采女,自己还是死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长生不死之丹,自己还来不及服用就被他的妻子嫦娥偷吃,嫦娥飞奔上了月宫。药是灵的,嫦娥成了仙,从此夫妻分离。这个神话故事家喻户晓。千百年来有人相信不死之药的存在,道教一直宣传长生不死。   

 前人是想依靠神灵的力量帮助自己达到成神的理想,道教集中了人们的意志,对生活的憧憬和对死亡的厌恶及恐惧,于是想方设法要寻找一种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想以此来超越前人,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过炼丹服丹,创造奇迹──能入云下海,驾虎骑龙,划地为河,撮土为山,能致风雨,入火不灼,入水不濡,久冻不寒,久曝不汗,这样可以超越生命的极限,与天地齐寿。这种神仙说是长生不死之药的直接助产婆,先前参与炼不死之药的主要是方士。汉武帝、淮南王刘安都是名震天下的始作俑者。葛洪在他的书里说“所忧者莫过乎死,所重者莫急乎生”这话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心理,平民百姓如此,侯王公爵更是如此,非但如此,还要推波助澜。正如当今许多保健品托宫廷秘方、御膳之名而风行天下。其广告效应轰动一时,影响却是久远的。士大夫参与,并有热情的文人为其著书立说、摇旗呐喊,出现这种现象也不觉得奇怪。相信能炼就仙丹的人时有出现,但这不等于说他们不善于吸取前人惨痛的教训,而是希望长生的愿望实在太强烈了。  

物换星移、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不可违抗,希望长生的人们从无数前辈的炼丹实践中看到了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乃至以身殉丹的勇气,一代代的炼丹实践,一个个用生命发酵的故事,留给后人的一个个无奈,告诉人们,不死之药可想而永不可得。当代道教是否应该再去不遗余力地宣传长生不死的思想? 

长生思想是道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士研究长生不死之药,虽然没有成功,但客观上为中国的古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近代化学的前身,应该看到它的辉煌,以及歪打正着,在炼丹的过程中也获得一些有利健康的副产品,若能进一步古为今用当是大喜。但不能沿着古人的老路走,化丹砂为仙丹、炼矿石为仙丹、煮草木为仙丹,这些方法只能让它们成为历史。要以现代科学为依据,重新界定长生的内涵,以心静、心善、乐观、乐时,提高生命的质量,延长生命的旅程,这就是长生。要是大家都活到一百岁二百岁或者更大些,这个世界还会有朝气吗?现在的道士是怎样看待长生不死这个问题的?  

魏晋南北朝开始方士变为道士。道士从气质、生活方式、知识结构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清高逍遥,既想接过炼丹术又从骨子里瞧不起方士,他们性格怪僻,好胜而不善交流,使原有的炼丹术只有输出没有输入。到了北宋的时候,神仙长生说与仙丹之术一起衰落。时至今日,正一派道士对炼长生不死之药日益疏远。全真派道士也只注重内丹的修炼。道教将神仙信仰作为自己的信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士们知道信仰的定势不是固若金汤、一成不变的,当长久得不到强化时就会淡化、解体。所以长生不死作为追求,将在教义中时隐时显地得到延续;作为实践,将有道士作出新的阐释。其实,北宋的时候已经这样做了,所以北宋出现了内丹热,信仰者众多,从某中意义上说是挽救了道教。当今的道士也会使教理教义更好地适应社会的。

(原载《世界宗教文化》2002年第2期。录入编辑:乾乾)